2011年红色韶山之旅后感:感受湘味十足的革命风情
一股怀旧红色革命之风在七月吹得正盛,中航信息党支部趁着此风,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踏上中国革命发源地之——湖南,用一颗跃动的心感受湘味十足的革命风情。
待我们到达长沙时,天色已暮。还没到下车,就已经闻到湖南特有的辣味了。享用一顿晚餐后,我们算是真正踏上湖南之旅。第一站就是橘子洲头。橘子洲头之所以出名,莫过于毛泽东他1925年秋所作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一词中的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”。从此,橘子洲声名大噪。
说是橘子洲,自然离不开香甜的橘子。之前了解过,橘子洲头春有杨柳摇摆,夏有百花绽放,秋有橘果累累,冬有白雪压枝。可惜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和这漆黑的时间里,没法一睹其盛景。我只好感叹一句话:所谓的成功,便是在正确的时间里,正确的地方,做正确的事情。恰如毛泽东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,那就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革命之路。
夜幕半掩,洲上微风徐徐,湘江上波澜叠起,让我回忆起一句诗词,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自古以来,有水的地方便有了社会,有社会的地方便有了文明。一方水土筑造文明的性格,故法国有温文尔雅而浪漫的塞纳河,德国有内敛而澎湃的莱茵河。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常与友人洲头搏浪击水,探求真理,议论国事。他这种坚韧刚毅的性格,无不都是独立于江面上,傲视四方的橘子洲头所赋予的吗?正因如此,毛泽东对橘子洲头情有独钟,曾六次畅游洲头。或许他仍在怀念当年在洲头里议事论事,审视局势那段豪壮的岁月。
待我们离开时,遗憾的是没法一睹伫立在洲头的毛泽东青年铜像,看看他那种风华正茂、胸怀大志的形象。我回头看着正在逝去的洲头夜景,只见黑夜不断吞噬眼前所见,只剩下一派流光溢彩的景象。
正所谓入屋叫人,进庙拜神。来到湖南,当然少不了参观毛泽东的故居。在之前,我们参观了铜像广场,观赏毛泽东正身铜像,以弥橘子洲的遗憾。随着团队走往铜像广场,在广场上,我们可见的是一座高6米,重3.7吨的毛泽东铜像。铜像双手握着一卷书卷置于胸前,身姿挺拔,面露慈祥的笑容,双目凝视着远方,似乎审视着中国将来的局面,所表现的盛世让他感到满心足矣。导游带领我们轻轻地环绕铜像,走了一圈,称会带来好运。我们心里都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许下了美好的愿望。
随后我们来到这次红色之旅的关键内容,参观毛泽东故居。里面还是维持着当年的摆设,他曾用的挑水扁担、耙子,当然还有加工大米用的推、碓和风车,安静地尘封在一角里,似乎主人从来没有离开过。在一个如此小村落,如此简陋的小土房里,竟养育过这么一位传承中国革命之火的伟人,正好印证了一句“寒门出英雄”的话。想想如果不是出身于农民阶层,又怎会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各种无奈和艰苦。人人都以为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早已是一种神话,谁又会知道在这个小小农村里出了一名中国革命的领袖,世事就是这样奇妙。自幼习读《三国演义》的毛泽东一直很奇怪为何统治者总是出身于才子佳人,王侯将相的,难道就从来没有农民统领天下?于是他带着这个梦想,披荆斩棘,让农民终于站起来,当家做主。所以说,人毕竟需要一点梦想,更可贵的是,坚持住并努力去实现它。
即将要结束这段短暂的旅程,我与同事们都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彼此的心里,日后都能各自回味,并非简单地存储在照片里。归途的客车将要出发,我一身轻松,如徐志摩说: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;我轻轻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。正如我作别了湖南。